English

攀历史名人之风当刹

1998-06-11 来源:光明日报 高谋洲 我有话说

据报载:经过若干学者数年悉心探求,“闯王故里终澄清”,李自成不像人所熟知的那样是陕西米脂人,而是陕西横山人氏。据说学者们还找到了李自成住过的破窑洞,它的的确确就在今横山县境内。作为这一重大发现的结果,横山县的有关学会挂牌成立,纪念馆也破土动工。开研讨会、剪彩,一系列的更名命名更在所难免。于是乎,在老“闯王故里”的身旁又出现了一个新“闯王故里”。联想起近年来国内沸沸扬扬的历史名人地望争议,笔者不禁心生疑惑和忧虑。

随着岁月的流逝,历史信息在不断地流失,所以关于历史名人的地望争议本为极平常的事情;中国人相信“地灵人杰”,所以崇敬和纪念与本地有关的历史名人本也无可厚非。但历史得讲究个客观;纪念名人也得有个度。可时下,争名人之风正炽,谁管它客观不客观,谁管它过度不过度。只要“于传有之”,就不惜添油加醋。史书里没有也不要紧,可以到地方志里找找嘛。地方志里没有就找家谱,家谱里没有就找野史、小说,没有文字记载还可以去采集传说。挖地三尺找名人,说什么也得攀它几门好亲戚。考证要求不高,沾上边就行,不需推敲,不需旁证。实在攀不上英雄人物就等而下之。找起来不容易,找到以后可不能悄无声息,理所当然要为祖宗们树个碑、立个传。

乍听起来,“文化兴县”,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”的观念着实不俗。但细细寻思,终还觉得如此“攀龙附凤”弊重利微。笔者认为,时下的名人地望争议至少有如下弊端。其一,败坏学术风气。为了替地方争历史名人,一些文史工作者抛弃了学术研究所应具有的客观立场。他们以地方为本位,费尽心思,绞尽脑汁,结果当然难免牵强附会。其二,培植“阿Q”精神。祖先的荣光毕竟是祖先的荣光,整天念念叨叨究竟无补于今日之事业。更何况那事实上还不一定是某地某县的祖先,争他何益?我国的体育记者在巴西采访时发现,有巨大广告效应的球星都是在役球星,故此他得出如下结论:巴西崇拜现实的英雄。巴西足球的辉煌应对国人有所启发。其三,浪费人力财力物力。不说那么一批文史工作者埋首于无谓考证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,不说举行各种仪式对时间金钱的浪费,单说纪念馆吧,修建时要用地用钱用劳力,修成以后还要人看管,要编制要经费。一个名人,你说是你县人,我说是我县人,所以纪念馆遍地开花。经济上的重复建设影响经济效益,文化上的重复建设影响社会效益。既然“用力多而见功寡”,这不是劳民伤财还能是个啥。鉴于如此情况,笔者呼吁:攀历史名人之风当刹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